为深入推进实践育人,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历史、在奉献中锤炼品格,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交通运输学院青禾逐光队赴甘肃古浪开展暑期 "三下乡" 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以 "传承文脉基因、践行青春使命" 为核心,通过文化溯源、红色研学、校地协同、志愿服务等多元实践,在河西走廊的深厚底蕴中,奏响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强音。

第一篇章:溯源文脉,触摸历史肌理——在文物与遗址中探寻文明密码
古浪,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枢纽,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记忆。青禾逐光队以古浪县博物馆为起点,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。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到汉代的青铜车马俑,从西夏的佛经残卷到明清的书画珍品,队员们在文物的纹路与质感中,读懂了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。一件融合中原青瓷技法与西域纹饰的宋代瓷瓶,成为队员们理解 "文化互鉴" 的生动教材,让 "中华文化多元一体" 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认知。

循着历史的脉络,团队深入古浪明长城遗址。黄土夯筑的城垣虽历经风雨侵蚀,仍清晰留存着烽燧、城垣的原始形制。在古浪县博物馆馆长俞学金的讲解中,队员们不仅了解到这段长城作为河西走廊防御体系的军事价值,更读懂了其背后蕴含的 "自强不息、守卫家园" 的精神密码 —— 它既是古代边疆治理的见证,更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,为青年学子理解 "中华民族共同体" 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第二篇章:赓续红色,铸牢精神根基——在历史现场传承信仰力量
红色基因的传承,是此次实践的重要主题。青禾逐光队走进古浪战役纪念馆,在锈迹斑斑的步枪、磨损的军用水壶等革命文物前,聆听西路军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。复原的战地指挥部场景中,泛黄的照片与讲解员的讲述交织,将队员带回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:战士身中数弹仍冲锋在前,为掩护大部队与敌人同归于尽,被俘后始终坚贞不屈…… 这些故事让 "牺牲" 二字从课本上的文字,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命重量。

在古浪烈士陵园,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前,队员们以敬献花篮、默哀鞠躬、庄严宣誓等仪式,向先烈表达深切缅怀。"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,以吾辈之青春,护盛世之中华" 的誓言回荡陵园,是青年与历史的对话,更是责任传承的承诺。

从革命历史到当代奋斗,团队走进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,在一把磨亮木柄的月牙铲、一张张沙漠变绿洲的对比照片中,感悟 "六老汉" 三代人 "向沙宣战" 的坚守。1981 年,六位老汉按下红手印开启治沙征程,后代接力用科学方法让荒漠披绿,更探索出 "生态 + 旅游 + 产业" 的发展路径。这种 "钉钉子" 精神,让队员深刻理解了 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 的实践伟力,更坚定了 "以青春之力护绿水青山" 的信念。

第三篇章:校馆协同,构建育人平台——以长效合作赋能文化传承
为推动实践育人走深走实,青禾逐光队与古浪县博物馆携手,举行 "红色教育基地" 授牌仪式,构建起校地协同的长效合作机制。授牌仪式上,校馆双方负责人共同强调: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青年汲取精神养分的“第二课堂”。
此次合作旨在搭建学校与地方文化机构的深度合作平台,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体悟历史底蕴,以青春之力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,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。
这一平台的搭建,使 "三下乡" 从短期实践升级为长期育人载体,既为古浪文化传播引入青年视角,也为学生提供了扎根大地学习的鲜活课堂,实现了 "文化传承" 与 "人才培养" 的双向赋能。

第四篇章:青春赋能,活化文化传播——让历史在青年声音中焕发新生
作为文化传承的 "生力军",队员们主动化身为博物馆志愿者进行文物讲解,在古浪县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。经过系统培训,9 名队员熟练掌握了仰韶文化红陶钵、唐代三彩天王俑、明代《淳化阁帖》等珍贵文物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。他们以生动语言解析红陶钵 "泥条盘筑法" 的工艺智慧,解读三彩天王俑 "踩牛镇物" 的象征寓意,讲述《淳化阁帖》从宋本到明拓的传承故事,让观众在倾听中感受古浪历史的温度。队员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,制作文物讲解短视频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扩大古浪文化的影响力。观众在互动中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,增强了文化认同感,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。
此外,团队以 "红色 + 非遗" 的创新形式,为古浪一中附小的同学们了开展宣讲。队员们用互动问答、情景模拟讲述革命故事,通过剪纸、皮影等非遗体验激发孩子们的文化兴趣,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活动尾声,队员们向孩子们赠送文具礼包,传递 "传承有我" 的期许。

第五篇章:践行担当,书写青春答卷——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发展
在感悟历史的同时,青禾逐光队以 "知行合一" 践行青年担当。队员们走进古浪县社会福利院,为老人们打扫庭院、送去慰问品,围坐倾听岁月故事,用陪伴传递尊老爱老的温情。福利院赠予的 "青春聚力献爱心 情系童心暖人心" 锦旗,见证了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暖。

聚焦生态保护,团队开展 "绿色力量进乡村" 行动:在古浪县广场发放环保宣传资料,用通俗语言讲解垃圾分类、家庭节能知识;在公园开展环境整治,清理垃圾、安装宣传牌,让 "生态守护" 的理念融入乡土。从文化传播到民生服务,从生态保护到精神传承,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大地,用行动诠释 "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" 的深刻内涵。

此次 "三下乡" 实践,青禾逐光队在古浪大地上勾勒出 "文化传承 — 红色铸魂 — 校地协同 — 服务社会" 的青春轨迹。队员们不仅在文物与历史中读懂了传承的分量,更在实践中明确了 "以青春之力护文明根脉、以实干担当筑时代新篇" 的使命。
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
二〇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